我国发布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(附全文)
医脉通临床指南整理,转载请注明来源
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疾病(chronic kidney disease,CKD)的总患病率为10. 8%,若将白蛋白尿作为CKD的诊断标志之一,可以看出我国2 型糖尿病患者伴CKD 并不少见。
我国目前CKD的首位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,但糖尿病肾脏病(diabetic kidney disease,DKD)仍是CKD 的重要病因。我国DKD 在终末期肾病(ESRD)中占16. 4%。随着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攀升以及糖尿病管理水平的提高,患者寿命的延长,DKD 未来可能会成为ESRD 的首位病因。
由于相当部分内分泌糖尿病医师对于CKD 认识往往不足,当糖尿病伴CKD 时,内分泌糖尿病医师极易盲目地将其归因为DKD,而忽略了其他一些可能引起CKD 的病因。糖尿病合并CKD 时,肾脏损害的病因可能是DKD、非DKD(non-DKD)、DKD 合并non-DKD。
为规范我国DKD 筛查与诊断,提高广大内分泌糖尿病医师对于DKD 的认识,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内分泌与肾脏病学相关专家制定了《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》。共识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童南伟等内分泌科专家牵头编写,发表在2015年第5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。
本共识仅限于内分泌糖尿病医师诊治的DKD患者,未讨论已转入肾病专科诊治的患者。共识内容涉及了DKD的定义、临床诊断思路、依据和建议,DKD肾脏受损及其他病变的评估、早期筛查和向肾脏专科转诊问题,同时列出了共识内容的循证医学证据,以及相关指标的计算和测定方法推荐。另外,本共识为了与国际指南一致,且强调糖尿病所导致的肾脏损害并不仅仅局限于肾小球,故采用术语DKD而非糖尿病肾病(diabetic nephropathy, DN)。
以下为共识概要,全文请见最下方“阅读原文”
DKD系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,病变可累及全肾,包括:肾小球、肾小管肾间质、肾血管等。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(或)肾小球滤过率(GFR)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,可进展为ESRD。 典型的肾脏形态学改变包括:肾小球基底膜增厚、系膜基质增宽、肾小球硬化、足细胞丢失;肾小管基底膜增厚、肾小管萎缩及细胞凋亡增加、肾间质炎性浸润、肾间质纤维化、管周毛细血管稀疏;出入球小动脉壁玻璃样变,尤以出球小动脉的玻璃样变更具特征性。
在诊断DKD时,可遵循如下思路:
1. 首先应明确糖尿病是否合并CKD:CKD诊断依据2012 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(KDIGO)发布的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(表1)。
由于目前DKD的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的标准和指标,当糖尿病患者合并CKD时,应考虑如下。
2. 能否肯定高血糖与CKD的因果关系或者高血糖为CKD的起始病因:需结合患者病程、血糖控制情况、肾脏损害和肾脏功能下降程度、是否合并其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。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在10年以上,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高血糖与CKD的因果关系可基本确立。因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机通常较晚,无法明确具体发病时间,且合并高血压、血脂紊乱、高尿酸、肥胖、风湿病及老年肾脏退行性变等其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,甚至伴发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,故通过病程确定高血糖与CKD的关系较困难。
3. 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: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,如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,则有利于DKD诊断。其中,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更具特异性。
4. 是否存在non-DKD:临床中出现如下任意情况时,需考虑non-DKD:
(1)病程较短(1型糖尿病<10年)或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;
(2)GFR 较低或下降过快;
(3)尿蛋白迅速增加或出现肾病综合征;
(4)顽固性高血压;
(5)出现活动性尿沉渣;
(6)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;
(7)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ACEI)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(ARB)治疗后2~3 个月内 GFR下降大于30%;
(8)肾脏超声发现异常。
5. 转诊问题:若患者不能满足DKD诊断条件时,建议仅诊断为糖尿病合并 CKD,有困难时将患者转诊至肾脏专科,并由肾脏病专家进一步明确CKD病因。
至少具备以下1条:
(1)能够肯定高血糖与CKD的因果关系或高血糖为 CKD的起始病因或排除了non-DKD。
(2)已有病理学诊断的支持:对于已行肾穿刺病理检查的患者,如存在糖尿病特征性的肾脏损害的病理学证据,DKD诊断可确立。
当DKD 的临床诊断确立后应进行全面的肾脏受损情况评估,评估内容为:
1.DKD 肾小球受累的分期:
(1)临床分期:对于DKD 的临床分期推荐使用2012 年KDIGO 发布的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的病因-肾小球滤过率-白蛋白尿(cause-GFR-albuminuria,CGA) 分期(表2)。
(2)DKD肾小球病变病理分级:糖尿病伴DKD 一般无需作病理诊断,若已获得肾脏穿刺活检标本,建议进行肾小球病理分级。推荐使用2010 年肾脏病理学会( RenalPathology Society,RPS)国际专家组制定的DKD 肾小球病理分级标准,该分级系统适用于1 型和2 型糖尿病患者。RPS 的DKD 分级系统根据肾脏组织光镜、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的改变,对DKD 肾小球病变分为4 级(表3)。
2. DKD 肾小管受累的临床评估:虽然DKD 以肾小球系膜细胞病变为主,但也可累及肾小管肾间质。
3. 肾脏形态评估:为了全面评估DKD 同时排除Non-DKD,推荐常规行肾脏的影像学检查评估肾脏形态。
4. 肾动脉评估:当患者出现顽固性高血压、服用ACEI 或ARB 后出现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时,需警惕存在肾动脉狭窄,肾动脉狭窄可造成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。
5. 其他损害:糖尿病还可对肾脏造成非特异的损害,如:与代谢相关的小动脉性肾硬化与感染有关的肾盂肾炎、肾脓肿、肾周脓肿,与缺血有关的肾乳头坏死等。
鉴于糖尿病的肾脏损害累及全肾,共识建议完整的DKD诊断应该包括:肾小球病变(临床分期参照2012年KDIGO指南,如诊断为G1A1)、肾小管病变、肾脏形态、肾血管四个方面。
DKD 常可出现其他血管病变,也会出现CKD 的各种并发症,为了改善患者不良预后和减少患者病死率,故本共识推荐对DKD 的肾外病变进行评估。
1. 心脑血管疾病( CCVD) 及风险;
2. 营养状态;
3. 当GFR<60 ml·min-1·(1. 73m2)-1时,还需对CCVD、营养不良以外的其他CKD 并发症进行评估;
所有糖尿病患者首次就诊时都应筛查CKD,如:尿沉渣、GFR、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(ACR)与肾脏超声检查。
本文节选自: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.2015,31(5):375-389.
找指南,关注我们妥妥没错!
医脉通指南频道收载了国内外近10000篇临床指南、专家解读及翻译,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临床指南数据库。